一年一度的大減價日子過去了,大家有沒有買到心儀的東西呢。這次的雙十一剛好趕上周末,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上班搶不到東西,可是,昨天你的東西搶到了,今天,你吃的啥呢?很多人的回答是“土”,不但是今天,這未來的一個月,幾乎都得吃土度日了。
雙十一本就是一個單身節(jié),因為阿里巴巴的傳奇營銷策略,成了名副其實的購物節(jié),成交金額每年都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猛增,今年更是以2135.5億的成交金額成為,每位看客都直呼羨慕嫉妒。在雙十一之前就有各種廣告,各種預售,用盡各種方式促銷,無疑,這種促銷手段很成功,甚至于是一種成功的案例。
包裝設計的我們,也是在馬不停蹄的趕超,力求將包裝設計與促銷緊密聯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品種的日益豐富,同類商品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市場競爭,這種競爭表現為廠家期望在有限的市場空間盡可能多地吸納消費者。這一期望迫使企業(yè)尋找市場空間,為自己的產品進行更準確的定位,使之更貼近消費者,最終占有市場份額。而以產品定位為基礎,以銷售為目的的商品包裝設計是通過包裝的外觀形象來刺激消費者的視覺感官,從而使商品對顧客消費心理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并產生初的購買沖動,促使消費者終實施購買行為。
包裝設計對于商品流通中的銷售行為和購買行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商品包裝對促銷的重要作用是由市場推動的,尤其是在自選超市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消費者有了前所未有的選擇權。世界知名的杜邦公司營銷人員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后發(fā)現,63%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的包裝和進行購買決策的,而到超級市場購物的家庭主婦,由于被精美的包裝吸引所購商品通常超過預算的45%,,可見包裝作為商品的靠前印象進入消費者眼簾,撞擊著消費者購買與否的心理平臺。劉易斯.切斯金曾在20世紀30年代從營銷學的角度研究過人們對包裝的反應,他把同一種商品分別放進裝飾有圓環(huán)和三角形的包裝內,然后問被驗測的人喜歡那種商品,結果80%的人選擇了裝飾有圓形包裝的產品,認為這種盒子里的產品品質更好,當他們被告知兩個包裝是一種商品時,他們任然堅持原來的意見。可見,包裝對人們的好惡作用強大,他甚至能改變人們對產品品質的固有看法。
商品包裝讓人覺得某種食品味道特別好,某種洗潔精去油漬特強且不傷手,切斯金稱這種現象為“感受轉移”。營銷能手沃特.斯特思也指出“消費者一般不能區(qū)分產品及其包裝,許多產品就是包裝,或者說許多包裝就是產品”,在商品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商品包裝已轉化為商品的一部分。
同時,包裝是產品走向流通的必要手段和載體,它能引起消費者對商品的潛在需求欲望。因此包裝設計作為吸引消費者注意力,提升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促進銷售起著積極的作用。